自設BB戰士三國傳第76彈_董承(頑駄無大將軍)改造

既然奉天子密詔,又是國舅,就拿真龍帝劍的龍紋自製一把大劍,成為董承主戰兵器「勤王劍」

董承寫真http://heinz0617.pixnet.net/album/set/5242200?after=107058978
  從第一眼,我就覺得「頑駄無大將軍」的造型威武氣派,是舊BB戰士中數一數二的型男。所以早就想要幫它挑一個有地位、有份量的三國人物。選擇讓它扮演董承,是兩年前就已決定的,時至今日方才完工。成品已證明當初我沒有看走眼,大將軍確實很適合擔任「衣帶詔之章」主人翁的董承!
    雖說董承名氣不太大,但在我看來,他卻是在史實及演義裏都有重大意義的人物。董卓死後,獻帝又遭李傕、郭汜等人挾持逼迫,之所以能逃離長安,回到洛陽,若非「國舅」董承沿途保駕奮戰,早已命喪黃泉。

    
獻帝(孝靈皇帝劉宏)改造https://heinz0617.pixnet.net/blog/post/164492126-bb%e6%88%b0%e5%a3%ab%e4%b8%89%e5%9c%8b%e5%82%b3%ef%bc%9a%e7%8d%bb%e5%b8%9d%e5%8a%89%e5%8d%94%28%e5%ad%9d%e9%9d%88%e7%9a%87%e5%b8%9d%e5%8a%89%e5%ae%8f%29%e6%94%b9%e9%80%a0
    只可惜離了狼,又遇虎,獻帝為曹操奉迎後不久,曹操便露出專權自重、威逼天子的真面目,還在許田圍獵時擅用天子弓箭,立於天子身前接受群臣呼喊萬歲。獻帝不堪其辱,以血書密縫於衣帶之中,授予董承,命他召集義士共誅曹賊。董承於是暗中聯絡王子服、馬騰、劉備等人準備舉事。可惜馬、劉二人不久因故外派,離開許昌,董承只得另闢蹊徑,之後得到御醫吉平協助,打算在曹操求醫時於藥中下毒。不幸秘謀洩漏,董承、王子服、吉平都被曹操誅滅三族,連同董承之妹(正史裏是他的女兒)董貴妃也小命不保。這便是「衣帶詔事件」。
  雖然未能成功,但董承忠於漢室,深受天子倚重無疑。且獻帝於詔書裏直指曹操篡權、下詔討伐,誰正誰逆,一目瞭然。衣帶詔事件更重要的意義是劉備參與其中,因此對抗曹操是奉詔討賊,名正言順。因而日後關羽「降漢不降曹」、孔明於隆中對直指曹操為大敵,一直到日後孔明六出祁山、姜維九伐中原,「漢賊不兩立」成為蜀漢長期奉行不移的國策,都是起源於衣帶詔。

國舅董承是奉獻帝密詔,以討伐曹操的核心人物。所以由頑駄無大將軍改造過來,造型夠威武

  大將軍原有的配件及裝飾就已相當厲害了,只有這把無名的小刀相對弱一點

鳳凰的小金飾裝在頭盔上,進入「大將軍」形態。鳳凰本身也能成為攻擊兵器!

  組裝額外的鍍金頭飾,披上大披風,董承進入「大將軍」形態,看看右手上的「鳳凰」,就以此殺盡天下篡國逆臣!
  既然演義「尊劉貶曹」、「以蜀漢為正統」的基調是從衣帶詔事件而來,我自然必須為董承找個適當原型。大將軍不但名號響亮,符合董承國舅兼車騎將軍的崇高身份。加上它造型華麗、相貌正派,以簡潔高貴的白、金兩色為主色,完全符合出任扶保漢室的棟樑之材!
  設定說的容易,改造可沒那麼簡單。入手之後才驚覺它不愧是「大」將軍,從頭部、軀體到肩甲,零件都是既肥碩又巨大,三國傳素體與之相比,顯得嬌小又迷你。我不得不只保留頭部及肩甲,用別處的零件來取代胸、腹甲。此外,背上那兩門直立火炮,我覺得不僅太過現代化,也不像董承該擁有的兵器,就此剔除。不過有失就有得,董承是首倡義旗、討伐曹賊的人,所以我將劦王(關興)那面迎風招展的軍旗送給他。我又想到他是漢室的皇親國戚,曾經勤王保駕,應該擁有「龍」圖騰的兵器,便決定拿真龍帝劍來改造。
  由於以簡單的公孫瓚為主要素體,我用許褚及鳳凰的零件來作為胸、腹甲,問題不大,做法跟之前沒什麼兩樣。肩甲尺寸過大本來很令人頭痛,不過將先前留下的袁紹肩甲截掉突出的部分後,就可以將大將軍肩甲牢牢卡住,圓滿解決。
    最後要處理的就是自製長劍,我先將兩把真龍帝劍的劍身取來,盡可能順著龍的曲線裁切,以保留龍形,並一邊跟從塑膠板切下的劍身對照。就這樣邊裁切邊修整,完成後將龍形的另一側削平,黏上劍身,就成為有龍紋浮雕的「勤王劍」了。董承的改造過程比起前幾隻是辛苦一些,雖然成果還算可以,不過大將軍的大頭放在那裏,相當程度的影響了頭、肩的可動性,還是有點美中不足。

我捨棄了大將軍原有的兩門火炮,改以這面「奉詔討賊」的義旗,作為董承背部的配備

  董承是接受獻帝密詔,組成「討曹操同盟」、首倡義旗的人物,這面正義的大旗是一定要有的啦!

一手勤王劍,一手強化鳳凰,能扶保天子返回洛陽,董承應該也要有驚人的戰力啊!

  右手「勤王劍」、左手「強化鳳凰」,確實一臉正派,這才像是地位崇高的車騎將軍兼國舅嘛!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三國傳 BB戰士
    全站熱搜

    毘沙門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