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公元208年赤壁之戰,到公元213年鳳雛落坡
first page上一頁下一頁last page
  • 卻說曹操,見劉備逃去,便率軍進入江陵。整頓之後,欲再去追劉備。荀攸道「我聞劉備已投江夏,若與東吳連結,不易取也。主公可馳檄江東,先約孫權共擒劉備,孫權必定驚疑而來降。」

    卻說曹操,見劉備逃去,便率軍進入江陵。整頓之後,欲再去追劉備。荀攸道「我聞劉備已投江夏,若與東吳連結,不易取也。主公可馳檄江東,先約孫權共擒劉備,孫權必定驚疑而來降。」

  • 曹操便一面遣使送檄文至東吳,恐嚇孫權;一面以蔡瑁所率荊州水軍為先鋒,點起大軍八十三萬,詐稱一百萬,沿漢水而下,水陸並進,船騎雙行,浩浩蕩蕩向江東前進

    曹操便一面遣使送檄文至東吳,恐嚇孫權;一面以蔡瑁所率荊州水軍為先鋒,點起大軍八十三萬,詐稱一百萬,沿漢水而下,水陸並進,船騎雙行,浩浩蕩蕩向江東前進

  • 卻說孫權,聽聞曹操已奪取荊襄,心中甚憂。魯肅道「荊州險固,士民殷富,我若據而有之,誠為帝王之資。今劉表新亡、劉備新敗,我願請命往江夏弔喪,約劉備同破曹操,如此可進取荊州。」

    卻說孫權,聽聞曹操已奪取荊襄,心中甚憂。魯肅道「荊州險固,士民殷富,我若據而有之,誠為帝王之資。今劉表新亡、劉備新敗,我願請命往江夏弔喪,約劉備同破曹操,如此可進取荊州。」

  • 劉備入江夏後,與劉琦、孔明共議。孔明道「曹操勢大,難以抵敵,不如往投東吳,以為應援,使其南北相峙,而我等於中取利。」劉備道「江東才智之士極多,必有遠謀,怎肯相容?」

    劉備入江夏後,與劉琦、孔明共議。孔明道「曹操勢大,難以抵敵,不如往投東吳,以為應援,使其南北相峙,而我等於中取利。」劉備道「江東才智之士極多,必有遠謀,怎肯相容?」

  • 此時,劉封來報孫權已命魯肅來為劉表弔喪。劉琦驚疑道「江東與我家有殺父之仇,怎能派人弔喪?」孔明笑道「曹操引百萬之眾虎踞江漢,江東豈能不憂?魯肅此來,實為探聽軍情。」

    此時,劉封來報孫權已命魯肅來為劉表弔喪。劉琦驚疑道「江東與我家有殺父之仇,怎能派人弔喪?」孔明笑道「曹操引百萬之眾虎踞江漢,江東豈能不憂?魯肅此來,實為探聽軍情。」

  • 孔明道「我願借一帆風直至江東,憑三寸不爛之舌,說動孫權、曹操互相吞併。若吳軍勝,共誅曹操以取荊州;若曹軍勝,則我乘勢以取江南。」劉備道「此論甚高。」孔明又勸劉備如此如此

    孔明道「我願借一帆風直至江東,憑三寸不爛之舌,說動孫權、曹操互相吞併。若吳軍勝,共誅曹操以取荊州;若曹軍勝,則我乘勢以取江南。」劉備道「此論甚高。」孔明又勸劉備如此如此

  • 弔喪後,魯肅來拜會劉備,問道「近聞皇叔與曹操交鋒,必知曹軍虛實,不知曹軍共有多少。」劉備道「我兵微將寡,一聞曹操南下,便只顧匆匆走避,曹軍虛實如何,我一概不知啊!」

    弔喪後,魯肅來拜會劉備,問道「近聞皇叔與曹操交鋒,必知曹軍虛實,不知曹軍共有多少。」劉備道「我兵微將寡,一聞曹操南下,便只顧匆匆走避,曹軍虛實如何,我一概不知啊!」

  • 魯肅道「我聞皇叔用孔明之謀,兩番燒得曹軍魂亡膽落,皇叔何言不知?」劉備又道「子敬若要知曹軍虛實,可問孔明,便知其詳。」魯肅急道「不知孔明何在?願求一見。」

    魯肅道「我聞皇叔用孔明之謀,兩番燒得曹軍魂亡膽落,皇叔何言不知?」劉備又道「子敬若要知曹軍虛實,可問孔明,便知其詳。」魯肅急道「不知孔明何在?願求一見。」

  • 劉備便喚孔明出來相見。魯肅道「久慕先生才德,未得拜晤;今幸得相遇,願聞曹軍虛實。」孔明笑道「曹操奸計,我已盡知;然其勢大難敵,我主與蒼梧太守吳臣為舊識,將往投之。」

    劉備便喚孔明出來相見。魯肅道「久慕先生才德,未得拜晤;今幸得相遇,願聞曹軍虛實。」孔明笑道「曹操奸計,我已盡知;然其勢大難敵,我主與蒼梧太守吳臣為舊識,將往投之。」

  • 魯肅道「蒼梧吳臣兵少糧虧,尚且不能自保,怎能容納皇叔?我主吳侯虎踞江東六郡,兵精糧足,皇叔何不與之結盟,共圖大事?」劉備搖頭道「我與吳侯素無往來,且無人可出使。」

    魯肅道「蒼梧吳臣兵少糧虧,尚且不能自保,怎能容納皇叔?我主吳侯虎踞江東六郡,兵精糧足,皇叔何不與之結盟,共圖大事?」劉備搖頭道「我與吳侯素無往來,且無人可出使。」

  • 魯肅道「孔明之兄諸葛瑾正在江東,何不令孔明隨我同去?」劉備道「我旦夕需與孔明商議,豈可分離?」孔明道「軍情緊急,請奉命一行。」劉備沉吟再三,方才許諾,令孔明與魯肅同去

    魯肅道「孔明之兄諸葛瑾正在江東,何不令孔明隨我同去?」劉備道「我旦夕需與孔明商議,豈可分離?」孔明道「軍情緊急,請奉命一行。」劉備沉吟再三,方才許諾,令孔明與魯肅同去

  • 孔明辭過劉備,便隨魯肅同去江東,並講述曹軍情況。方才下船,魯肅便對孔明道「先生來日晉見吳侯,切不可實言曹操兵多將廣。」孔明淡淡道「不須子敬叮嚀,我自有對答之語。」

    孔明辭過劉備,便隨魯肅同去江東,並講述曹軍情況。方才下船,魯肅便對孔明道「先生來日晉見吳侯,切不可實言曹操兵多將廣。」孔明淡淡道「不須子敬叮嚀,我自有對答之語。」

  • 魯肅先引孔明至館驛暫歇,便往見孫權。這時孫權正與眾謀士議事,急召魯肅問道「子敬赴江夏,可曾見到劉備、探問曹軍虛實?」魯肅道「已見過皇叔,知其大略,尚容徐稟。」

    魯肅先引孔明至館驛暫歇,便往見孫權。這時孫權正與眾謀士議事,急召魯肅問道「子敬赴江夏,可曾見到劉備、探問曹軍虛實?」魯肅道「已見過皇叔,知其大略,尚容徐稟。」

  • 孫權點頭道「昨日曹操有檄文到此,正與眾人商議。」便向魯肅出示「孤奉詔伐罪,旄麾南指,劉琮束手。今統雄兵百萬,欲與將軍會獵於江夏,共伐劉備,永結盟好。幸勿觀望,速賜回音。」

    孫權點頭道「昨日曹操有檄文到此,正與眾人商議。」便向魯肅出示「孤奉詔伐罪,旄麾南指,劉琮束手。今統雄兵百萬,欲與將軍會獵於江夏,共伐劉備,永結盟好。幸勿觀望,速賜回音。」

  • 魯肅問道「主公之意?」孫權未答,張昭搶先道「曹操擁百萬之眾,假天子之名征討四方。主公憑藉以拒之者,唯有長江;但曹操既得荊州,長江之險已與我共有。我意不如納降,以為萬安之策。

    魯肅問道「主公之意?」孫權未答,張昭搶先道「曹操擁百萬之眾,假天子之名征討四方。主公憑藉以拒之者,唯有長江;但曹操既得荊州,長江之險已與我共有。我意不如納降,以為萬安之策。

  • 眾謀士皆道「子布之言,合乎天意啊!」張昭又道「主公不必多疑。如降曹操,江東六郡可保平安。」孫權低頭不語,突然打個冷顫,背對眾人道「不料江南秋夜,也如此令人戰慄!」

    眾謀士皆道「子布之言,合乎天意啊!」張昭又道「主公不必多疑。如降曹操,江東六郡可保平安。」孫權低頭不語,突然打個冷顫,背對眾人道「不料江南秋夜,也如此令人戰慄!」

  • 孫權命眾人退下,又目視魯肅。魯肅會意,跟隨孫權入後廳,勸道「主公,適才眾人所言,絕不可聽。須知我等皆可投降,唯獨主公一人不可投降。」孫權驚問道「為何?」

    孫權命眾人退下,又目視魯肅。魯肅會意,跟隨孫權入後廳,勸道「主公,適才眾人所言,絕不可聽。須知我等皆可投降,唯獨主公一人不可投降。」孫權驚問道「為何?」

  • 魯肅道「我等投降,尚不失州郡之官位;若主公投降,位不過封侯,隨從不過數人,又有何處可歸?再想南面稱孤,豈不成為泡影?眾人之意,不過是各為私利啊!」

    魯肅道「我等投降,尚不失州郡之官位;若主公投降,位不過封侯,隨從不過數人,又有何處可歸?再想南面稱孤,豈不成為泡影?眾人之意,不過是各為私利啊!」

  • 孫權嘆道「眾人方才所言,令我大失所望。唯子敬之意與我相同,此乃天以子敬賜我也!然而曹操勢大威猛,唯恐不敵。」魯肅道「我已請來劉備軍師孔明,主公只需問他便可知曹操虛實。」

    孫權嘆道「眾人方才所言,令我大失所望。唯子敬之意與我相同,此乃天以子敬賜我也!然而曹操勢大威猛,唯恐不敵。」魯肅道「我已請來劉備軍師孔明,主公只需問他便可知曹操虛實。」

  • 次日一早,魯肅便先來見孔明,反覆叮囑道「先生今日面見我主,切不可實言曹操兵多將廣。」孔明笑道「不須子敬叮嚀,我自會見機行事,決不有誤。」魯肅點頭欣喜

    次日一早,魯肅便先來見孔明,反覆叮囑道「先生今日面見我主,切不可實言曹操兵多將廣。」孔明笑道「不須子敬叮嚀,我自會見機行事,決不有誤。」魯肅點頭欣喜

  • 魯肅引孔明至孫權幕下,並介紹江東群儒。卻見張昭、張紘、虞翻、步騭、薛綜、陸績等一班文臣早已等候。孔明逐一與之相見,皆言「幸會!」「久仰!」眾人相互施禮已畢,孔明居於客位

    魯肅引孔明至孫權幕下,並介紹江東群儒。卻見張昭、張紘、虞翻、步騭、薛綜、陸績等一班文臣早已等候。孔明逐一與之相見,皆言「幸會!」「久仰!」眾人相互施禮已畢,孔明居於客位

  • 張昭心想孔明必是來游說孫權,便存心刁難,遂道「孔明先生,我乃江東微末之士。久聞先生高臥隆中時,曾自比管仲、樂毅,可有此事?」孔明淡淡答道「是,這是我一個尋常比喻而已。」

    張昭心想孔明必是來游說孫權,便存心刁難,遂道「孔明先生,我乃江東微末之士。久聞先生高臥隆中時,曾自比管仲、樂毅,可有此事?」孔明淡淡答道「是,這是我一個尋常比喻而已。」

  • 張昭又道「我聞當初劉豫州三顧茅廬,幸得先生,以為如魚得水,並立誓席捲荊襄之地。可如今荊州卻已屬曹操所有,不知先生有何高見?」孔明暗思張昭存心刁難,此次必有一番論戰

    張昭又道「我聞當初劉豫州三顧茅廬,幸得先生,以為如魚得水,並立誓席捲荊襄之地。可如今荊州卻已屬曹操所有,不知先生有何高見?」孔明暗思張昭存心刁難,此次必有一番論戰

  • 孔明答道「以我觀之,欲得荊州乃易如反掌。唯我主躬行仁義,不忍奪同宗基業,故力辭之。劉琮年幼,聽信佞言,棄城投降,致使曹操得逞。今我主屯兵江夏,別有良圖,非等閒之輩可知也!」

    孔明答道「以我觀之,欲得荊州乃易如反掌。唯我主躬行仁義,不忍奪同宗基業,故力辭之。劉琮年幼,聽信佞言,棄城投降,致使曹操得逞。今我主屯兵江夏,別有良圖,非等閒之輩可知也!」

  • 張昭冷笑道「這就是先生言行自相矛盾了!先生既然自比管、樂;可知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,功蓋寰宇;樂毅扶持微弱之燕國,攻克齊國七十餘城,此二人真乃濟世之才也!」

    張昭冷笑道「這就是先生言行自相矛盾了!先生既然自比管、樂;可知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,功蓋寰宇;樂毅扶持微弱之燕國,攻克齊國七十餘城,此二人真乃濟世之才也!」

  • 張昭又道「而劉豫州未得先生之前,猶能縱橫天下、割據城池;不料自得先生後,不但未能興漢滅曹,反而曹兵一出,便棄甲拋戈,望風逃竄啊!」江東群儒聞言,哄笑不已

    張昭又道「而劉豫州未得先生之前,猶能縱橫天下、割據城池;不料自得先生後,不但未能興漢滅曹,反而曹兵一出,便棄甲拋戈,望風逃竄啊!」江東群儒聞言,哄笑不已

  • 張昭進逼道「棄新野,走樊城,敗當陽,奔夏口,幾無容身之地!可見劉豫州在得先生之後,反不如初也!難道管仲、樂毅就是如此嗎?在下愚直之言,請先生勿要見怪!」

    張昭進逼道「棄新野,走樊城,敗當陽,奔夏口,幾無容身之地!可見劉豫州在得先生之後,反不如初也!難道管仲、樂毅就是如此嗎?在下愚直之言,請先生勿要見怪!」

  • 孔明微笑道「鴻鵠之志豈燕雀能知?比如人染重病,當先餵以稀粥、服平和之藥,待臟腑調和、形體好轉,方以肉食補之、猛藥攻之,則病根可去。如不待氣脈和緩,便用猛藥厚味,豈能保全?」

    孔明微笑道「鴻鵠之志豈燕雀能知?比如人染重病,當先餵以稀粥、服平和之藥,待臟腑調和、形體好轉,方以肉食補之、猛藥攻之,則病根可去。如不待氣脈和緩,便用猛藥厚味,豈能保全?」

  • 孔明又道「我主向日曾兵敗汝南,寄寓劉表,兵不滿千,將不過關、張、趙雲而已,此正是病危體弱已極之際;新野小縣,民少糧虧、城池低矮,軍士未曾訓練、糧草亦無以為繼……」

    孔明又道「我主向日曾兵敗汝南,寄寓劉表,兵不滿千,將不過關、張、趙雲而已,此正是病危體弱已極之際;新野小縣,民少糧虧、城池低矮,軍士未曾訓練、糧草亦無以為繼……」

  • 孔明手指眾人道「如此不精練之甲兵、如此不完固之城郭……然而博望之火、白河之水,使得夏侯惇、曹仁等輩心驚膽裂!竊謂管仲、樂毅之用兵,未必過此。」

    孔明手指眾人道「如此不精練之甲兵、如此不完固之城郭……然而博望之火、白河之水,使得夏侯惇、曹仁等輩心驚膽裂!竊謂管仲、樂毅之用兵,未必過此。」

  • 孔明慷慨陳詞道「至於當陽之敗,數十萬赴義之民扶老攜幼相隨,我主不忍心棄之,因此日行十里,不思進取江陵,甘與同敗,此正是大仁大義也!」

    孔明慷慨陳詞道「至於當陽之敗,數十萬赴義之民扶老攜幼相隨,我主不忍心棄之,因此日行十里,不思進取江陵,甘與同敗,此正是大仁大義也!」

  • 見江東群儒皆默然,孔明又道「寡不敵眾,勝敗乃兵家常事。昔日高祖亦曾數敗於項羽,而垓下一戰成功!這難道不正是依靠韓信之謀略嗎?」

    見江東群儒皆默然,孔明又道「寡不敵眾,勝敗乃兵家常事。昔日高祖亦曾數敗於項羽,而垓下一戰成功!這難道不正是依靠韓信之謀略嗎?」

  • 孔明直言道「可見國家大計、社稷安危,需靠有主謀之人;而非坐議立談,自認無人可及;而臨機應變,卻是百無一能之人,此誠為天下所笑啊!」張昭聞言,臉色鐵青,無一語可對答

    孔明直言道「可見國家大計、社稷安危,需靠有主謀之人;而非坐議立談,自認無人可及;而臨機應變,卻是百無一能之人,此誠為天下所笑啊!」張昭聞言,臉色鐵青,無一語可對答

  • 見張昭無言,虞翻發聲問道「如今曹操屯兵百萬,對江夏虎視耽耽,敢問孔明對己身渺茫前景,有何展望?」孔明答道「曹操收袁紹蟻聚之兵、劉表烏合之眾,雖有百萬不足懼也!」

    見張昭無言,虞翻發聲問道「如今曹操屯兵百萬,對江夏虎視耽耽,敢問孔明對己身渺茫前景,有何展望?」孔明答道「曹操收袁紹蟻聚之兵、劉表烏合之眾,雖有百萬不足懼也!」

  • 虞翻冷笑數聲,出言譏諷道「軍敗於當陽,計窮於夏口,倉惶逃竄,幾乎無藏身之地,現隻身過江求救於我東吳,竟敢說不懼,哈哈!真是大言欺人也!」

    虞翻冷笑數聲,出言譏諷道「軍敗於當陽,計窮於夏口,倉惶逃竄,幾乎無藏身之地,現隻身過江求救於我東吳,竟敢說不懼,哈哈!真是大言欺人也!」

  • 孔明正色道「虞仲翔笑之早矣!試想我主以數千仁義之師,怎能抵擋百萬殘暴之眾?然而我軍雖一時失利,退守夏口,仍然全軍上下齊心一致、浴血拼鬥!」

    孔明正色道「虞仲翔笑之早矣!試想我主以數千仁義之師,怎能抵擋百萬殘暴之眾?然而我軍雖一時失利,退守夏口,仍然全軍上下齊心一致、浴血拼鬥!」

  • 孔明又道「反觀江東兵精糧足,又有長江天險,卻有人欲使其主屈膝投降,不顧天下恥笑;與此相比,劉豫州真不愧不懼曹賊之人也!」

    孔明又道「反觀江東兵精糧足,又有長江天險,卻有人欲使其主屈膝投降,不顧天下恥笑;與此相比,劉豫州真不愧不懼曹賊之人也!」

  • 虞翻被這一番話駁得啞口無言,孔明指而笑道「聽聞你虞仲翔,當年在會稽便曾勸王朗投降孫策。不料如今歸順東吳後,又要勸主降曹,看來是舊病復發也!」

    虞翻被這一番話駁得啞口無言,孔明指而笑道「聽聞你虞仲翔,當年在會稽便曾勸王朗投降孫策。不料如今歸順東吳後,又要勸主降曹,看來是舊病復發也!」

  • 至此,虞翻無地自容,低頭不語。座間忽然又一人問道「孔明!你此來莫非是想仿效蘇秦、張儀,鼓動如簧之舌,要游說我東吳嗎?」孔明回頭視之,發言之人乃是步騭

    至此,虞翻無地自容,低頭不語。座間忽然又一人問道「孔明!你此來莫非是想仿效蘇秦、張儀,鼓動如簧之舌,要游說我東吳嗎?」孔明回頭視之,發言之人乃是步騭

  • 孔明微笑道「步子山以為蘇秦、張儀二人僅僅是辯士、說客嗎?豈不知蘇秦、張儀皆是真豪傑也!蘇秦身佩六國相卬,張儀兩次為秦國宰相,二人皆有匡扶國家之大智大勇。」

    孔明微笑道「步子山以為蘇秦、張儀二人僅僅是辯士、說客嗎?豈不知蘇秦、張儀皆是真豪傑也!蘇秦身佩六國相卬,張儀兩次為秦國宰相,二人皆有匡扶國家之大智大勇。」

  • 孔明話鋒一轉「非比那些欺弱怕強、苟安避禍之人也!公等只聞曹操虛發一偽詐之詞,便聞風喪膽、畏懼請降,如此還敢笑蘇秦、張儀嗎?」步騭一楞,只得咬牙默然無語

    孔明話鋒一轉「非比那些欺弱怕強、苟安避禍之人也!公等只聞曹操虛發一偽詐之詞,便聞風喪膽、畏懼請降,如此還敢笑蘇秦、張儀嗎?」步騭一楞,只得咬牙默然無語

  • 薛綜見步騭又羞又慚,臉上青一陣白一陣,便大聲問道「敢問孔明,你以為曹操是何等人也?」孔明看了薛綜一眼,冷冷答道「曹操乃漢賊也,又何必問?」

    薛綜見步騭又羞又慚,臉上青一陣白一陣,便大聲問道「敢問孔明,你以為曹操是何等人也?」孔明看了薛綜一眼,冷冷答道「曹操乃漢賊也,又何必問?」

  • 薛綜反嗆道「此言差矣!漢朝歷傳至今,天數將終。今曹操已有天下三分之二,萬眾歸心!劉玄德不識天時,強要出頭,正如以卵擊石,又安得不敗?」江東眾人聞言,皆放聲大笑

    薛綜反嗆道「此言差矣!漢朝歷傳至今,天數將終。今曹操已有天下三分之二,萬眾歸心!劉玄德不識天時,強要出頭,正如以卵擊石,又安得不敗?」江東眾人聞言,皆放聲大笑

  • 孔明以手指薛綜,厲聲道「薛敬文!何出此無君無父之言!人生於天地之間,以忠孝為立身之本。曹操祖宗皆食漢祿為漢臣,他卻不思報效,反懷纂逆之心,這不是漢賊又是什麼?」

    孔明以手指薛綜,厲聲道「薛敬文!何出此無君無父之言!人生於天地之間,以忠孝為立身之本。曹操祖宗皆食漢祿為漢臣,他卻不思報效,反懷纂逆之心,這不是漢賊又是什麼?」

  • 孔明又道「此等不忠不孝之國賊,本應天下共討之,天下共誅之,而你竟以天數歸之,為曹賊張目,豈不是無君無父之人?此輩不足與我共語!請勿復言!」薛綜滿面羞慚,不能對答

    孔明又道「此等不忠不孝之國賊,本應天下共討之,天下共誅之,而你竟以天數歸之,為曹賊張目,豈不是無君無父之人?此輩不足與我共語!請勿復言!」薛綜滿面羞慚,不能對答

  • 陸績見薛綜已然語塞,大聲說道「曹操雖挾天子以令諸侯,猶是相國曹參之後;劉備一貫自稱中山靖王苗裔,卻無可稽考,世人只知是一織蓆販屨之徒,何足與曹操抗衡?」

    陸績見薛綜已然語塞,大聲說道「曹操雖挾天子以令諸侯,猶是相國曹參之後;劉備一貫自稱中山靖王苗裔,卻無可稽考,世人只知是一織蓆販屨之徒,何足與曹操抗衡?」

  • 孔明上下打量陸績,對魯肅笑道「子敬,此人莫非就是當年在袁術席間盜橘子的陸郎、陸公紀?」陸績聞言愕然。孔明轉身對陸績道「且勿著急,請聽我一言。」

    孔明上下打量陸績,對魯肅笑道「子敬,此人莫非就是當年在袁術席間盜橘子的陸郎、陸公紀?」陸績聞言愕然。孔明轉身對陸績道「且勿著急,請聽我一言。」

  • 孔明道「曹操既為曹相國之後,則世為漢臣矣!如今他專權橫行,欺凌君父,不僅是漢室亂臣,更是曹氏叛逆也!而我主乃堂堂帝冑,當今天子按譜賜爵,呼為『皇叔』,何謂無可稽考?」

    孔明道「曹操既為曹相國之後,則世為漢臣矣!如今他專權橫行,欺凌君父,不僅是漢室亂臣,更是曹氏叛逆也!而我主乃堂堂帝冑,當今天子按譜賜爵,呼為『皇叔』,何謂無可稽考?」

  • 見陸績啞口無言,孔明又道「況且高祖起身亭長,而終得天下,織蓆販屨又何足為恥辱?你此言不過是小兒之見,不足與高士共語!」陸績氣極,雖咬牙切齒,卻只能瞠目結舌

    見陸績啞口無言,孔明又道「況且高祖起身亭長,而終得天下,織蓆販屨又何足為恥辱?你此言不過是小兒之見,不足與高士共語!」陸績氣極,雖咬牙切齒,卻只能瞠目結舌

  • 陸績垂頭喪氣而不能對答。忽又有一人大聲道「聽孔明之言,口氣甚大,未必真有實學,恐適為天下儒者所笑耳。」眾人聞言皆發笑,孔明視其人,乃張紘張子綱也

    陸績垂頭喪氣而不能對答。忽又有一人大聲道「聽孔明之言,口氣甚大,未必真有實學,恐適為天下儒者所笑耳。」眾人聞言皆發笑,孔明視其人,乃張紘張子綱也

  • 孔明道「既然說起儒者,須知有君子小人之別。君子之儒忠君愛國,守公正斥邪惡,務使澤及當時,更要名留後世。而小人之儒則不同,只會雕蟲小技,可謂青春作賦,皓首窮經;」

    孔明道「既然說起儒者,須知有君子小人之別。君子之儒忠君愛國,守公正斥邪惡,務使澤及當時,更要名留後世。而小人之儒則不同,只會雕蟲小技,可謂青春作賦,皓首窮經;」

  • 孔明又道「正是筆下雖有千言,而胸中實無一策;試看揚雄,修辭作賦名蓋一時,卻屈身於奸臣王莽,最終落個跳樓自殺的下場。此等小人之儒,即使日賦萬言,又有何可取之處呢?」

    孔明又道「正是筆下雖有千言,而胸中實無一策;試看揚雄,修辭作賦名蓋一時,卻屈身於奸臣王莽,最終落個跳樓自殺的下場。此等小人之儒,即使日賦萬言,又有何可取之處呢?」

  • 張紘臉色一沉,孔明回頭道「亮知子綱兄乃廣陵大儒,著作等身。期望兄以君子之儒自勵,切莫仿效揚雄等小人之儒,依附奸賊,留下千秋萬代之罵名啊!」張紘惱怒,卻無一語可答

    張紘臉色一沉,孔明回頭道「亮知子綱兄乃廣陵大儒,著作等身。期望兄以君子之儒自勵,切莫仿效揚雄等小人之儒,依附奸賊,留下千秋萬代之罵名啊!」張紘惱怒,卻無一語可答

  • 與江東群儒一場舌戰,孔明接連將張昭、虞翻、步騭、薛綜、陸績、張紘等人一一駁倒。江東群儒見孔明對答如流、辯才無礙,皆訝異不已,一時無人再敢問難

    與江東群儒一場舌戰,孔明接連將張昭、虞翻、步騭、薛綜、陸績、張紘等人一一駁倒。江東群儒見孔明對答如流、辯才無礙,皆訝異不已,一時無人再敢問難

  • 此時,黃蓋踏步而來,對江東群儒厲聲道「孔明乃當世奇才,你等卻以唇舌圍攻,大非敬客之禮!眼下大敵當前,你等不思退敵之策,卻在此如同小兒鬥嘴,成何體統!」眾人聞言默然

    此時,黃蓋踏步而來,對江東群儒厲聲道「孔明乃當世奇才,你等卻以唇舌圍攻,大非敬客之禮!眼下大敵當前,你等不思退敵之策,卻在此如同小兒鬥嘴,成何體統!」眾人聞言默然

  • 黃蓋對孔明道「我聞多言獲利不如默而無言,先生何必與之計較,不如將高見為我主言明!」孔明答道「老將軍所言極是,諸君不曉世務,前來問難,不得不答!」便向眾人告辭,隨黃蓋入見孫權

    黃蓋對孔明道「我聞多言獲利不如默而無言,先生何必與之計較,不如將高見為我主言明!」孔明答道「老將軍所言極是,諸君不曉世務,前來問難,不得不答!」便向眾人告辭,隨黃蓋入見孫權

  • 孔明隨黃蓋等人入得堂上,迎候孫權。不久,孫權步入大堂,孔明向其施禮致意,見孫權英氣過人,儀表堂堂,暗思「此人相貌非常,難以說動。待他詢問時,可用言語激之。」

    孔明隨黃蓋等人入得堂上,迎候孫權。不久,孫權步入大堂,孔明向其施禮致意,見孫權英氣過人,儀表堂堂,暗思「此人相貌非常,難以說動。待他詢問時,可用言語激之。」

  • 孫權向孔明致意,便道「久聞先生高才,近日先生輔佐劉豫州與曹操交鋒,必深知其虛實,不知曹軍共有多少?」孔明坦然道「馬步水軍,約有一百餘萬。」魯肅聞言大驚,注視孔明

    孫權向孔明致意,便道「久聞先生高才,近日先生輔佐劉豫州與曹操交鋒,必深知其虛實,不知曹軍共有多少?」孔明坦然道「馬步水軍,約有一百餘萬。」魯肅聞言大驚,注視孔明

  • 孫權笑道「莫非有詐?」孔明道「非詐也。曹操原有青州軍二十萬、平袁紹得五、六十萬、中原招兵三、四十萬、荊州降兵二、三十萬,總計不下一百五十萬。我只說百萬,是恐驚嚇江東諸公也!」

    孫權笑道「莫非有詐?」孔明道「非詐也。曹操原有青州軍二十萬、平袁紹得五、六十萬、中原招兵三、四十萬、荊州降兵二、三十萬,總計不下一百五十萬。我只說百萬,是恐驚嚇江東諸公也!」

  • 魯肅大驚,一再對孔明使眼色,孔明只當沒見到。孫權又問道「曹操部下戰將,又有多少?」孔明微笑道「足智多謀之士,能征慣戰之將,何止一、兩千人!」

    魯肅大驚,一再對孔明使眼色,孔明只當沒見到。孫權又問道「曹操部下戰將,又有多少?」孔明微笑道「足智多謀之士,能征慣戰之將,何止一、兩千人!」

  • 孫權臉色微變,問道「曹操既平定荊楚,是否還有別的企圖?」孔明笑道「他已沿江下寨、調集戰船,不是為取江東,又做何來?」孫權道「既然他有吞併之意,是戰是和,請先生為我一決。」

    孫權臉色微變,問道「曹操既平定荊楚,是否還有別的企圖?」孔明笑道「他已沿江下寨、調集戰船,不是為取江東,又做何來?」孫權道「既然他有吞併之意,是戰是和,請先生為我一決。」

  • 孔明微微一笑,道「自宇內大亂,將軍據江東,我主起漢南,與曹操並爭天下。如今曹操已據中原,近又襲破荊州,威震海內,所向披靡!縱是英雄,亦無用武之地,故我主才敗逃江夏啊!」

    孔明微微一笑,道「自宇內大亂,將軍據江東,我主起漢南,與曹操並爭天下。如今曹操已據中原,近又襲破荊州,威震海內,所向披靡!縱是英雄,亦無用武之地,故我主才敗逃江夏啊!」

  • 見孫權不語,孔明話鋒一轉,道「我願將軍量力而行,若能以吳越之眾,與中原抗衡,不如早日與曹操斷絕;如覺勢單力薄,何不早日俯首稱臣,以免殺身之禍?」

    見孫權不語,孔明話鋒一轉,道「我願將軍量力而行,若能以吳越之眾,與中原抗衡,不如早日與曹操斷絕;如覺勢單力薄,何不早日俯首稱臣,以免殺身之禍?」

  • 孫權沉吟未答,孔明又道「今早我與江東眾人交談,似乎多願降曹,將軍何不上順天意、下體民心,以求一時苟安呢?!」孫權聞言不悅,微怒道「如先生所言,劉玄德為何不降?」

    孫權沉吟未答,孔明又道「今早我與江東眾人交談,似乎多願降曹,將軍何不上順天意、下體民心,以求一時苟安呢?!」孫權聞言不悅,微怒道「如先生所言,劉玄德為何不降?」

  • 孔明昂然道「昔日田橫不過一齊國壯士,雖退居海島,猶能守義不辱,五百壯士亦全數壯烈就義。何況我主乃帝室之冑、當今皇叔,英才蓋世,萬眾仰慕!」

    孔明昂然道「昔日田橫不過一齊國壯士,雖退居海島,猶能守義不辱,五百壯士亦全數壯烈就義。何況我主乃帝室之冑、當今皇叔,英才蓋世,萬眾仰慕!」

  • 孔明環視殿內,大聲說道「倘若勢弱兵敗,乃是天意,寧效田橫而玉碎,又豈能伏首貼耳去服侍國賊?」孫權聞言臉色大變,怒目直視孔明,冷哼一聲,離席而去

    孔明環視殿內,大聲說道「倘若勢弱兵敗,乃是天意,寧效田橫而玉碎,又豈能伏首貼耳去服侍國賊?」孫權聞言臉色大變,怒目直視孔明,冷哼一聲,離席而去

  • 江東群儒亦冷笑而去,魯肅責備孔明道「我反覆叮囑,勿實言曹操兵多將廣,可先生就是不聽!這也便罷,先生又為何出言藐視我主?幸而吳侯寬宏大度,才未面責於你啊!」

    江東群儒亦冷笑而去,魯肅責備孔明道「我反覆叮囑,勿實言曹操兵多將廣,可先生就是不聽!這也便罷,先生又為何出言藐視我主?幸而吳侯寬宏大度,才未面責於你啊!」

  • 孔明笑道「吳侯器量為何如此狹窄?我自有破曹之計,他既不問,我又何必多言?」魯肅聞言轉怒為喜,急道「先生果有良策,我當敦請主公求教。」

    孔明笑道「吳侯器量為何如此狹窄?我自有破曹之計,他既不問,我又何必多言?」魯肅聞言轉怒為喜,急道「先生果有良策,我當敦請主公求教。」

  • 孔明又揮手道「我視曹操百萬之眾,不過一群螻蟻也!只需我計一出,百萬曹兵皆為虀粉矣!」魯肅大喜,急道「好,先生請在此稍候,我這就去稟告主公。」

    孔明又揮手道「我視曹操百萬之眾,不過一群螻蟻也!只需我計一出,百萬曹兵皆為虀粉矣!」魯肅大喜,急道「好,先生請在此稍候,我這就去稟告主公。」

  • 魯肅一入後堂,便見孫權罵道「孔明欺我太甚!」魯肅道「我也以此責備於他,他卻反笑主公不能容物。破曹之策,孔明似乎已成竹在胸,只是不肯輕言而已,主公何不求之?」

    魯肅一入後堂,便見孫權罵道「孔明欺我太甚!」魯肅道「我也以此責備於他,他卻反笑主公不能容物。破曹之策,孔明似乎已成竹在胸,只是不肯輕言而已,主公何不求之?」

  • 孫權聽了魯肅之言,思索片刻後轉怒為喜,驚呼道「原來孔明已有良策,是故意以言詞來激我……唉呀!我一時淺見,幾乎誤了大事啊!子敬,快隨我去見孔明。」

    孫權聽了魯肅之言,思索片刻後轉怒為喜,驚呼道「原來孔明已有良策,是故意以言詞來激我……唉呀!我一時淺見,幾乎誤了大事啊!子敬,快隨我去見孔明。」

  • 孫權攜魯肅再至大堂,先向孔明賠禮道「適才冒瀆先生,幸勿見怪。」孔明亦向孫權謝罪道「亮言語冒犯,還望吳侯恕罪。」孫權點頭而笑,傳令擺下酒宴,邀孔明至後堂敘話

    孫權攜魯肅再至大堂,先向孔明賠禮道「適才冒瀆先生,幸勿見怪。」孔明亦向孫權謝罪道「亮言語冒犯,還望吳侯恕罪。」孫權點頭而笑,傳令擺下酒宴,邀孔明至後堂敘話

  • 酒過數巡,孫權開口道「曹操平生所惡者,乃呂布、袁紹、袁術、劉表、劉豫州與孤而已。今群雄已滅,獨劉豫州與孤尚存。孤既受父兄之業統領江東,斷不能以全吳之地受制於人也!」

    酒過數巡,孫權開口道「曹操平生所惡者,乃呂布、袁紹、袁術、劉表、劉豫州與孤而已。今群雄已滅,獨劉豫州與孤尚存。孤既受父兄之業統領江東,斷不能以全吳之地受制於人也!」

  • 孫權又道「如欲抗曹,必結合劉豫州。然而劉豫州新敗之餘,還能再戰嗎?」孔明道「我主雖遭新敗,然而關雲長猶率精兵萬人;劉琦所率江夏之兵,亦不下萬餘人。」

    孫權又道「如欲抗曹,必結合劉豫州。然而劉豫州新敗之餘,還能再戰嗎?」孔明道「我主雖遭新敗,然而關雲長猶率精兵萬人;劉琦所率江夏之兵,亦不下萬餘人。」

  • 孔明又道「曹操此番遠來疲憊,為追擊我主,竟一天行走三百里,正是『強弩之末,不穿魯縞』也。況北方士卒不習水戰,荊州軍民內心並不服曹操,將軍若能與我主協力同心,必破曹軍!」

    孔明又道「曹操此番遠來疲憊,為追擊我主,竟一天行走三百里,正是『強弩之末,不穿魯縞』也。況北方士卒不習水戰,荊州軍民內心並不服曹操,將軍若能與我主協力同心,必破曹軍!」

  • 孫權連連點頭,孔明又道「如此則荊州、東吳之勢強,而鼎足之形成矣!成敗之機在此一戰,望將軍裁之。」孫權喜道「先生此言,頓開茅塞。我意已決,即日商議起兵,與劉豫州共誅曹操!」

    孫權連連點頭,孔明又道「如此則荊州、東吳之勢強,而鼎足之形成矣!成敗之機在此一戰,望將軍裁之。」孫權喜道「先生此言,頓開茅塞。我意已決,即日商議起兵,與劉豫州共誅曹操!」

  • 張昭等人聽聞孫權欲起兵,連忙晉見。張昭道「主公若欲興兵,可自思比袁紹如何?曹操兵微將寡時尚能一鼓破袁,何況今日率百萬之眾南征,豈可輕敵?若聽信孔明之言,正有如負薪救火!」

    張昭等人聽聞孫權欲起兵,連忙晉見。張昭道「主公若欲興兵,可自思比袁紹如何?曹操兵微將寡時尚能一鼓破袁,何況今日率百萬之眾南征,豈可輕敵?若聽信孔明之言,正有如負薪救火!」

  • 薛綜亦道「劉備為曹操所敗,故命孔明來下說詞,欲借我江東之兵以拒之,並嫁禍予主公。主公何苦為他人所利用?願主公聽子布之言,暫且納降。」孫權沈吟未決,令眾人暫退

    薛綜亦道「劉備為曹操所敗,故命孔明來下說詞,欲借我江東之兵以拒之,並嫁禍予主公。主公何苦為他人所利用?願主公聽子布之言,暫且納降。」孫權沈吟未決,令眾人暫退

  • 見孫權不決,魯肅進言道「眾人勸主公休兵納降,此輩皆為一己之私,願主公切勿聽從。主公如若遲疑,必為眾人所誤。」孫權長嘆一聲,緩緩道「卿且暫退,容我三思吧!」魯肅無言而退

    見孫權不決,魯肅進言道「眾人勸主公休兵納降,此輩皆為一己之私,願主公切勿聽從。主公如若遲疑,必為眾人所誤。」孫權長嘆一聲,緩緩道「卿且暫退,容我三思吧!」魯肅無言而退

  • 孫權步入後堂,正遇其母:吳國太,吳國太問道「我聞兒食不知味,夜不能寐,心中有何事煩惱?」孫權長嘆一聲,道「母親,近日曹操屯兵於江漢,已有吞併江東之意。」

    孫權步入後堂,正遇其母:吳國太,吳國太問道「我聞兒食不知味,夜不能寐,心中有何事煩惱?」孫權長嘆一聲,道「母親,近日曹操屯兵於江漢,已有吞併江東之意。」

first page上一頁下一頁last pag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其他選項

相片最新留言

此相簿內的相片目前沒有留言

相簿文字標籤

相簿列表資訊

最新上傳:
2024/09/17
全站分類:
收藏嗜好
本日人氣:
0
累積人氣:
5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