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公元199年衣帶詔事件,到公元207年長阪之戰
first page上一頁下一頁last page
  • 張遼歸降後,又招安臧霸。曹操下令獎率三軍,拔寨班師,此時徐州百姓紛紛請願,以劉備為州牧。曹操道「劉備有功,且待面君封爵,再回徐州不遲。」便任命手下大將車冑統領徐州

    張遼歸降後,又招安臧霸。曹操下令獎率三軍,拔寨班師,此時徐州百姓紛紛請願,以劉備為州牧。曹操道「劉備有功,且待面君封爵,再回徐州不遲。」便任命手下大將車冑統領徐州

  • 班師途中,曹操得知西涼馬騰已將落草為寇的李傕、郭汜二人盡皆誅殺,十分喜悅,遂以天子名義下詔,喚馬騰前來洛陽,予以封賞

    班師途中,曹操得知西涼馬騰已將落草為寇的李傕、郭汜二人盡皆誅殺,十分喜悅,遂以天子名義下詔,喚馬騰前來洛陽,予以封賞

  • 回許昌後,曹操帶劉備入宮,面見天子,陳述功績。天子問劉備道「卿祖上何人?」劉備道「臣乃中山靖王之後,孝景帝玄孫,劉雄之孫,劉弘之子。」天子命人取宗族世譜檢看

    回許昌後,曹操帶劉備入宮,面見天子,陳述功績。天子問劉備道「卿祖上何人?」劉備道「臣乃中山靖王之後,孝景帝玄孫,劉雄之孫,劉弘之子。」天子命人取宗族世譜檢看

  • 孔融宣讀道「孝景皇帝生十四子。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劉勝。勝生陸城亭侯劉貞……惠生東郡范令劉雄。雄生劉弘。弘不仕,劉備乃劉弘之子也。」天子計算輩分,驚呼道「原來卿乃朕之叔父!」

    孔融宣讀道「孝景皇帝生十四子。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劉勝。勝生陸城亭侯劉貞……惠生東郡范令劉雄。雄生劉弘。弘不仕,劉備乃劉弘之子也。」天子計算輩分,驚呼道「原來卿乃朕之叔父!」

  • 天子暗思「曹操弄權,國事皆不由朕主,天幸得此英雄之叔,朕有助矣!」便邀請劉備入偏殿,以敘叔姪之禮,並拜為左將軍宜城亭侯。自此,人皆稱劉備為劉皇叔

    天子暗思「曹操弄權,國事皆不由朕主,天幸得此英雄之叔,朕有助矣!」便邀請劉備入偏殿,以敘叔姪之禮,並拜為左將軍宜城亭侯。自此,人皆稱劉備為劉皇叔

  • 退朝後,程昱對曹操道「天子認劉備為皇叔,只怕來意不善。」曹操冷笑道「他既是皇叔,我以天子詔書命令之,豈敢不從?況且我留他在許都,名為近君,實則在我掌握之中,我怎會怕他?」

    退朝後,程昱對曹操道「天子認劉備為皇叔,只怕來意不善。」曹操冷笑道「他既是皇叔,我以天子詔書命令之,豈敢不從?況且我留他在許都,名為近君,實則在我掌握之中,我怎會怕他?」

  • 程昱會意。曹操又道「我所慮者,乃是太尉楊彪係袁術親戚;若他連結二袁以為內應,為害不淺,當先除之。」於是曹操密使手下誣告楊彪交通袁術,隨即收捕下獄,交由滿寵審問治罪

    程昱會意。曹操又道「我所慮者,乃是太尉楊彪係袁術親戚;若他連結二袁以為內應,為害不淺,當先除之。」於是曹操密使手下誣告楊彪交通袁術,隨即收捕下獄,交由滿寵審問治罪

  • 得知楊彪下獄,與之相善的荀彧、孔融等人暗自囑咐滿寵「訊問供詞即可,切勿用刑拷打。」滿寵不應,並下令獄卒照常對楊彪用刑拷打。荀彧、孔融得知此事,皆對滿寵十分惱怒

    得知楊彪下獄,與之相善的荀彧、孔融等人暗自囑咐滿寵「訊問供詞即可,切勿用刑拷打。」滿寵不應,並下令獄卒照常對楊彪用刑拷打。荀彧、孔融得知此事,皆對滿寵十分惱怒

  • 幾天後,滿寵來見曹操道「我對楊彪連日拷問,並無口供、證據。當殺者宜先彰顯其罪,此人有名於海內,若罪證不明,殺之必然大失民望,我竊為明公惜之。」曹操無奈,有釋放楊彪之意

    幾天後,滿寵來見曹操道「我對楊彪連日拷問,並無口供、證據。當殺者宜先彰顯其罪,此人有名於海內,若罪證不明,殺之必然大失民望,我竊為明公惜之。」曹操無奈,有釋放楊彪之意

  • 孔融亦勸諫道「楊彪向有清德,豈可因袁術而論罪?」曹操道「此乃朝廷旨意。」孔融道「使成王殺召公,周公能夠說不知嗎?」曹操只好下令釋放楊彪。荀彧、孔融至此對滿寵作為十分讚賞

    孔融亦勸諫道「楊彪向有清德,豈可因袁術而論罪?」曹操道「此乃朝廷旨意。」孔融道「使成王殺召公,周公能夠說不知嗎?」曹操只好下令釋放楊彪。荀彧、孔融至此對滿寵作為十分讚賞

  • 楊彪雖然無罪獲釋,但見曹操權傾朝野,朝廷內外多為其黨羽,心知漢室已衰,遂推辭出仕,率家人返回故里,宣稱年老而雙腿不良於行,自此足不出戶,不再過問政事

    楊彪雖然無罪獲釋,但見曹操權傾朝野,朝廷內外多為其黨羽,心知漢室已衰,遂推辭出仕,率家人返回故里,宣稱年老而雙腿不良於行,自此足不出戶,不再過問政事

  • 逐楊彪後,曹操進一步掌握朝政,程昱暗中勸道「如今主公威名日盛,何不乘此時,以行王霸之事,即位稱帝?」曹操笑道「眼下朝廷股肱尚多,未可輕動,可藉來日天子出外田獵,觀其動靜。」

    逐楊彪後,曹操進一步掌握朝政,程昱暗中勸道「如今主公威名日盛,何不乘此時,以行王霸之事,即位稱帝?」曹操笑道「眼下朝廷股肱尚多,未可輕動,可藉來日天子出外田獵,觀其動靜。」

  • 來日,曹操點起數萬兵馬,先至許田,擺開圍場,周廣二百多里。曹操又去迎接天子,與之並行。只見天子週圍都是曹操心腹將校,朝廷公卿只能遠遠侍從,無人敢近前

    來日,曹操點起數萬兵馬,先至許田,擺開圍場,周廣二百多里。曹操又去迎接天子,與之並行。只見天子週圍都是曹操心腹將校,朝廷公卿只能遠遠侍從,無人敢近前

  • 曹操引天子來到獵場,天子道「天下方亂,田獵恐非正道。」曹操大聲道「天子差矣!古之帝王,春蒐夏苗,秋獮冬狩,四時出郊,以示武於天下。如今四海擾攘,正當藉田獵以講武。」

    曹操引天子來到獵場,天子道「天下方亂,田獵恐非正道。」曹操大聲道「天子差矣!古之帝王,春蒐夏苗,秋獮冬狩,四時出郊,以示武於天下。如今四海擾攘,正當藉田獵以講武。」

  • 天子聞言不悅,但懾於曹操威勢,不敢反駁。曹操便請天子開弓,天子卻笑道「朕欲先看皇叔射獵。」並令近侍喚劉備上前。忽然草中奔出一鹿,劉備遂引弓放箭,將鹿射倒

    天子聞言不悅,但懾於曹操威勢,不敢反駁。曹操便請天子開弓,天子卻笑道「朕欲先看皇叔射獵。」並令近侍喚劉備上前。忽然草中奔出一鹿,劉備遂引弓放箭,將鹿射倒

  • 見劉備一箭中的,天子喜道「射得好!皇叔射得好!」劉備遜謝。此時士卒們又趕出一鹿,曹操道「還請天子射獵!」天子便命近臣取來寶雕弓、金鈚箭,張弓射鹿,然而前兩箭都落空

    見劉備一箭中的,天子喜道「射得好!皇叔射得好!」劉備遜謝。此時士卒們又趕出一鹿,曹操道「還請天子射獵!」天子便命近臣取來寶雕弓、金鈚箭,張弓射鹿,然而前兩箭都落空

  • 天子再射出第三箭,也未能射中,這時曹操在旁冷笑,天子遂道「丞相何不射之?」曹操冷哼一聲,並不答話,只伸出右手,示意索要天子之寶雕弓、金鈚箭,天子無奈,只得遞上

    天子再射出第三箭,也未能射中,這時曹操在旁冷笑,天子遂道「丞相何不射之?」曹操冷哼一聲,並不答話,只伸出右手,示意索要天子之寶雕弓、金鈚箭,天子無奈,只得遞上

  • 曹操手持天子寶雕弓、金鈚箭,大笑道「真是稱手的好弓箭啊!」當即扣箭拉弓,這一射正中大鹿背部,大鹿隨即倒斃

    曹操手持天子寶雕弓、金鈚箭,大笑道「真是稱手的好弓箭啊!」當即扣箭拉弓,這一射正中大鹿背部,大鹿隨即倒斃

  • 這時,忽然有一人策馬奔出,拔出死鹿身上的箭矢,大呼道「天子射中了!天子射中了!諸公快看,這是天子的金鈚箭!天子射中了!」

    這時,忽然有一人策馬奔出,拔出死鹿身上的箭矢,大呼道「天子射中了!天子射中了!諸公快看,這是天子的金鈚箭!天子射中了!」

  • 眾公卿見是金鈚箭,皆跪拜高呼道「吾皇萬歲!萬歲!萬萬歲!」曹操竟不退避,立於天子身前,揮手而笑道「哈哈,豈敢,豈敢!」坦然接受公卿及將士們的歡呼跪拜

    眾公卿見是金鈚箭,皆跪拜高呼道「吾皇萬歲!萬歲!萬萬歲!」曹操竟不退避,立於天子身前,揮手而笑道「哈哈,豈敢,豈敢!」坦然接受公卿及將士們的歡呼跪拜

  • 公卿們見狀,盡皆愕然。關羽見曹操如此僭越,不由得動怒,便要拔刀衝出,斬殺曹操。劉備遠遠看見關羽舉止,連忙搖手,並以眼神示意不可,關羽見劉備制止,只得強行忍耐

    公卿們見狀,盡皆愕然。關羽見曹操如此僭越,不由得動怒,便要拔刀衝出,斬殺曹操。劉備遠遠看見關羽舉止,連忙搖手,並以眼神示意不可,關羽見劉備制止,只得強行忍耐

  • 劉備隨即拱手欠身,向曹操道賀道「丞相神射,世所罕及!」曹操大笑道「此乃天子之洪福也!」言罷便向天子辭行,並不將寶雕弓歸還,便跨上戰馬,率眾將逕行返回許昌

    劉備隨即拱手欠身,向曹操道賀道「丞相神射,世所罕及!」曹操大笑道「此乃天子之洪福也!」言罷便向天子辭行,並不將寶雕弓歸還,便跨上戰馬,率眾將逕行返回許昌

  • 關羽動怒拔刀,要殺死僭越曹操,而被劉備眼神及手勢暗中制止一事,在場眾人皆未發現,獨獨被一旁應邀來觀田獵的馬騰瞧見。馬騰並不聲張,將此事暗記於心

    關羽動怒拔刀,要殺死僭越曹操,而被劉備眼神及手勢暗中制止一事,在場眾人皆未發現,獨獨被一旁應邀來觀田獵的馬騰瞧見。馬騰並不聲張,將此事暗記於心

  • 田獵後,關羽質問劉備道「曹操欺君罔上,我欲殺之,兄長為何制止?」劉備嘆道「曹操與天子相距甚近,二弟欲誅此賊,倘若事不成卻誤傷天子,罪名反落在我等身上,『投鼠忌器』啊!」

    田獵後,關羽質問劉備道「曹操欺君罔上,我欲殺之,兄長為何制止?」劉備嘆道「曹操與天子相距甚近,二弟欲誅此賊,倘若事不成卻誤傷天子,罪名反落在我等身上,『投鼠忌器』啊!」

  • 卻說天子回宮,對伏皇后泣道「朕自即位以來,受董卓之殃,遭傕、汜之亂。後得曹操,以為社稷之臣,怎料他專橫弄權,朕每見之,如芒刺在背。今日在圍場,他竟身迎呼賀,無禮已極!」

    卻說天子回宮,對伏皇后泣道「朕自即位以來,受董卓之殃,遭傕、汜之亂。後得曹操,以為社稷之臣,怎料他專橫弄權,朕每見之,如芒刺在背。今日在圍場,他竟身迎呼賀,無禮已極!」

  • 天子又長嘆道「此人早晚必有異謀,我夫婦不知死所也!」伏皇后道「滿朝公卿,皆食漢祿,難道無一人能救國難?」天子搖頭不語,伏皇后道「天子勿憂,妾保舉一人,可除國賊。」

    天子又長嘆道「此人早晚必有異謀,我夫婦不知死所也!」伏皇后道「滿朝公卿,皆食漢祿,難道無一人能救國難?」天子搖頭不語,伏皇后道「天子勿憂,妾保舉一人,可除國賊。」

  • 天子急道「皇后所言何人?」伏皇后道「我聞滿朝臣子,皆曹操門下宗族。若非天子國戚,誰肯盡忠討賊?若不曉兵機,亦難行此事。我意唯有車騎將軍、國舅董承一人可託也!」

    天子急道「皇后所言何人?」伏皇后道「我聞滿朝臣子,皆曹操門下宗族。若非天子國戚,誰肯盡忠討賊?若不曉兵機,亦難行此事。我意唯有車騎將軍、國舅董承一人可託也!」

  • 天子道「朕左右皆曹賊心腹,倘若事有泄漏,為禍不淺。」伏皇后道「妾有一計,陛下可製袍一領、玉帶一條,密賜董承;再於帶襯內縫一密詔,令他到家見詔,便可暗中畫策,令曹賊不覺。」

    天子道「朕左右皆曹賊心腹,倘若事有泄漏,為禍不淺。」伏皇后道「妾有一計,陛下可製袍一領、玉帶一條,密賜董承;再於帶襯內縫一密詔,令他到家見詔,便可暗中畫策,令曹賊不覺。」

  • 天子深以為然,於是連夜備妥一密詔,並咬破指尖,以指血寫之,寫畢後令伏皇后密縫於玉帶紫錦襯內,再穿上錦袍、繫妥玉帶,伺機授予董承

    天子深以為然,於是連夜備妥一密詔,並咬破指尖,以指血寫之,寫畢後令伏皇后密縫於玉帶紫錦襯內,再穿上錦袍、繫妥玉帶,伺機授予董承

  • 次日,天子召見董承,言道「朕思及東奔之苦,常念國舅大功,故特宣入慰勞。」天子又引董承至功臣閣,指高祖畫像道「祖宗英雄非凡,創萬世之基,而子孫如此懦弱,豈不可嘆?」

    次日,天子召見董承,言道「朕思及東奔之苦,常念國舅大功,故特宣入慰勞。」天子又引董承至功臣閣,指高祖畫像道「祖宗英雄非凡,創萬世之基,而子孫如此懦弱,豈不可嘆?」

  • 天子又指高祖身旁二人道「此二人豈非蕭何、張良?」董承道「然也,高祖開基創業,實賴此二人之力。」天子低聲道「卿亦當如此二人,立於朕側。」董承驚道「臣無寸功,豈能當此?」

    天子又指高祖身旁二人道「此二人豈非蕭何、張良?」董承道「然也,高祖開基創業,實賴此二人之力。」天子低聲道「卿亦當如此二人,立於朕側。」董承驚道「臣無寸功,豈能當此?」

  • 天子道「朕想及卿救駕之功,無可為賜。卿當衣朕此袍,繫朕此帶,常如在朕左右也。」便將錦袍玉帶解下,賜予董承,叮囑道「卿回府後可細細觀看,勿負朕意。」董承暗思其中必有密詔

    天子道「朕想及卿救駕之功,無可為賜。卿當衣朕此袍,繫朕此帶,常如在朕左右也。」便將錦袍玉帶解下,賜予董承,叮囑道「卿回府後可細細觀看,勿負朕意。」董承暗思其中必有密詔

  • 董承告辭出宮,卻見曹操已率人於宮門等候。曹操問道「國舅因何入宮?」董承道「天子宣召,說念及微臣昔日保駕之功,賜以錦袍玉帶。」曹操點頭冷笑,又道「脫下來我看看!」

    董承告辭出宮,卻見曹操已率人於宮門等候。曹操問道「國舅因何入宮?」董承道「天子宣召,說念及微臣昔日保駕之功,賜以錦袍玉帶。」曹操點頭冷笑,又道「脫下來我看看!」

  • 董承心頭一驚,恐曹操查出密詔,遲遲不動,曹操喝道「快脫下來我看!」曹操手下便將董承身上袍帶強行扯下。曹操接過袍帶,冷笑道「天子所賜,果然是好玉帶、好錦袍!」

    董承心頭一驚,恐曹操查出密詔,遲遲不動,曹操喝道「快脫下來我看!」曹操手下便將董承身上袍帶強行扯下。曹操接過袍帶,冷笑道「天子所賜,果然是好玉帶、好錦袍!」

  • 曹操於袍帶中反覆查找,又對著陽光細細詳看,並未發現異樣,遂轉頭對董承笑道「我看此帶此袍之長短,正合我身,國舅不如就將錦袍玉帶轉贈給我,如何?」

    曹操於袍帶中反覆查找,又對著陽光細細詳看,並未發現異樣,遂轉頭對董承笑道「我看此帶此袍之長短,正合我身,國舅不如就將錦袍玉帶轉贈給我,如何?」

  • 董承搖手道「君恩所賜,不敢轉贈。丞相若是喜歡,容我他日另製袍帶相贈。」曹操冷哼一聲,道「國舅不肯轉贈,難道是因衣帶中有密謀?」

    董承搖手道「君恩所賜,不敢轉贈。丞相若是喜歡,容我他日另製袍帶相贈。」曹操冷哼一聲,道「國舅不肯轉贈,難道是因衣帶中有密謀?」

  • 董承不悅道「我有何密謀?丞相如要,留下便是,何必要說其中有謀呢?」便調頭欲走,曹操冷笑道「國舅且慢,君恩所賜,豈敢相奪?我不過開開玩笑而已!」遂將袍帶丟回予董承

    董承不悅道「我有何密謀?丞相如要,留下便是,何必要說其中有謀呢?」便調頭欲走,曹操冷笑道「國舅且慢,君恩所賜,豈敢相奪?我不過開開玩笑而已!」遂將袍帶丟回予董承

  • 董承回府後,等到半夜才獨自取出錦袍玉帶查看,卻一無所獲。因睏倦而不慎打落燭屑,將玉帶燒破一處,董承才發現藏於其中的天子手書血詔。拜讀之後,痛哭不已,決心奉詔滅曹

    董承回府後,等到半夜才獨自取出錦袍玉帶查看,卻一無所獲。因睏倦而不慎打落燭屑,將玉帶燒破一處,董承才發現藏於其中的天子手書血詔。拜讀之後,痛哭不已,決心奉詔滅曹

  • 董承思索討賊之計,忖量未定,天明睏倦,伏几而臥。這時與董承交契之王子服來到,見其伏於几上,袖底壓著素絹,微露一個「朕」字。王子服心疑,悄悄抽出衣帶詔看畢,並藏於袖中

    董承思索討賊之計,忖量未定,天明睏倦,伏几而臥。這時與董承交契之王子服來到,見其伏於几上,袖底壓著素絹,微露一個「朕」字。王子服心疑,悄悄抽出衣帶詔看畢,並藏於袖中

  • 王子服呼道「國舅好自在!虧你如何睡得著!」董承猛然驚覺,又不見詔書,頓時魂不附體,手腳慌亂。王子服道「你欲殺曹公!我當出首。」董承泣道「若兄如此,我命事小,漢室休矣!」

    王子服呼道「國舅好自在!虧你如何睡得著!」董承猛然驚覺,又不見詔書,頓時魂不附體,手腳慌亂。王子服道「你欲殺曹公!我當出首。」董承泣道「若兄如此,我命事小,漢室休矣!」

  • 王子服扶起董承,長嘆道「適才我只是一句戲言。我祖上世食漢祿,豈無忠君之心?國舅既受君命,我願助一臂之力,共誅曹賊。」董承喜道「兄果有此心,國之大幸。」

    王子服扶起董承,長嘆道「適才我只是一句戲言。我祖上世食漢祿,豈無忠君之心?國舅既受君命,我願助一臂之力,共誅曹賊。」董承喜道「兄果有此心,國之大幸。」

  • 王子服道「你我當同立義狀,以報天子。」董承便取白絹一幅,於上書寫義狀,立誓扶保天子,同誅曹賊,並署名「車騎將軍董承」。王子服亦書名畫字,寫下「工部侍郎王子服」

    王子服道「你我當同立義狀,以報天子。」董承便取白絹一幅,於上書寫義狀,立誓扶保天子,同誅曹賊,並署名「車騎將軍董承」。王子服亦書名畫字,寫下「工部侍郎王子服」

  • 次日,家人來報馬騰到訪。董承沉吟道「就說我近日染病,不能接見。」家人外出回答,馬騰怒道「我昨日還見他錦袍玉帶走出東華門,何來有病?我非無事而來,為何拒我於門外?」

    次日,家人來報馬騰到訪。董承沉吟道「就說我近日染病,不能接見。」家人外出回答,馬騰怒道「我昨日還見他錦袍玉帶走出東華門,何來有病?我非無事而來,為何拒我於門外?」

  • 家人回覆馬騰惱怒,董承於是令人喚入。馬騰道「我入覲天子,不日將還,故來相辭,國舅何以見拒?」董承道「賤軀有疾,有失迎候,尚請見諒。」馬騰道「國舅臉色如常,何言有病?」

    家人回覆馬騰惱怒,董承於是令人喚入。馬騰道「我入覲天子,不日將還,故來相辭,國舅何以見拒?」董承道「賤軀有疾,有失迎候,尚請見諒。」馬騰道「國舅臉色如常,何言有病?」

  • 董承一楞,一時無以回應,馬騰見董承存心怠慢,大為不悅,當即起身走至門外嘆道「非救國之人也!」董承急道「將軍請留步,怎說我非救國之人?」

    董承一楞,一時無以回應,馬騰見董承存心怠慢,大為不悅,當即起身走至門外嘆道「非救國之人也!」董承急道「將軍請留步,怎說我非救國之人?」

  • 馬騰怒道「許田圍獵之事,猶令我氣滿胸膛;國舅既是天子至戚,又有昔日保駕之功,為何不思討賊?」董承恐其有詐,遂佯道「曹丞相乃國之干城,為朝廷所仰賴,你何出此言?」

    馬騰怒道「許田圍獵之事,猶令我氣滿胸膛;國舅既是天子至戚,又有昔日保駕之功,為何不思討賊?」董承恐其有詐,遂佯道「曹丞相乃國之干城,為朝廷所仰賴,你何出此言?」

  • 馬騰大罵道「國舅還拿曹賊當好人嗎?如此貪生怕死,不足與論大事!」董承見馬騰態度真誠,道「將軍且息怒,請隨我來,同觀一物。」便邀馬騰入至後堂密室,以衣帶詔示之。

    馬騰大罵道「國舅還拿曹賊當好人嗎?如此貪生怕死,不足與論大事!」董承見馬騰態度真誠,道「將軍且息怒,請隨我來,同觀一物。」便邀馬騰入至後堂密室,以衣帶詔示之。

  • 馬騰讀後毛髮倒豎,激憤不已,道「國舅若舉義兵,我當舉西涼兵響應!」董承大喜,遂取出義狀,馬騰當即簽名,與董承歃血盟誓,道「蒼天在上,我馬騰寧死不負此約!」

    馬騰讀後毛髮倒豎,激憤不已,道「國舅若舉義兵,我當舉西涼兵響應!」董承大喜,遂取出義狀,馬騰當即簽名,與董承歃血盟誓,道「蒼天在上,我馬騰寧死不負此約!」

  • 董承嘆道「雖得將軍同心扶主,無奈勢單力薄啊!可嘆忠義之士不可多得,若所託非人,反倒誤事。」馬騰道「許昌城中正有豫州牧劉玄德在此,國舅何不求之?」

    董承嘆道「雖得將軍同心扶主,無奈勢單力薄啊!可嘆忠義之士不可多得,若所託非人,反倒誤事。」馬騰道「許昌城中正有豫州牧劉玄德在此,國舅何不求之?」

  • 董承搖頭道「此人雖是皇叔,然而正依附曹操,他怎肯報效天子?」馬騰道「非也,昨日於獵場,關羽欲殺曹操,被劉備暗中制止。我料劉備非不欲除國賊,只恐力不能及,國舅可探問之。」

    董承搖頭道「此人雖是皇叔,然而正依附曹操,他怎肯報效天子?」馬騰道「非也,昨日於獵場,關羽欲殺曹操,被劉備暗中制止。我料劉備非不欲除國賊,只恐力不能及,國舅可探問之。」

  • 次日深夜,董承乘坐小車,悄悄拜訪劉備。劉備親率關羽、張飛迎入小閣,道「國舅深夜至此,必有事故。」董承點頭道「若白日來訪,唯恐曹操見疑,故我深夜前來。」

    次日深夜,董承乘坐小車,悄悄拜訪劉備。劉備親率關羽、張飛迎入小閣,道「國舅深夜至此,必有事故。」董承點頭道「若白日來訪,唯恐曹操見疑,故我深夜前來。」

  • 董承又道「日前雲長於許田欲殺曹操,皇叔為何目視搖手,予以制止?」劉備失驚,片刻才道「國舅何以得知?」董承答道「旁人皆不見,唯獨我見之。」

    董承又道「日前雲長於許田欲殺曹操,皇叔為何目視搖手,予以制止?」劉備失驚,片刻才道「國舅何以得知?」董承答道「旁人皆不見,唯獨我見之。」

  • 劉備見不能隱諱,遂坦承道「我弟因見曹操僭越,故而發怒。」董承流淚道「天下臣子若都如雲長,何愁不太平!」劉備唯恐是曹操令董承試探,佯道「曹丞相治國,何言不太平?」

    劉備見不能隱諱,遂坦承道「我弟因見曹操僭越,故而發怒。」董承流淚道「天下臣子若都如雲長,何愁不太平!」劉備唯恐是曹操令董承試探,佯道「曹丞相治國,何言不太平?」

  • 董承臉色一變,怒道「我以玄德為大漢皇叔,必有報國之心,故剖肝瀝膽以告,為何如此相疑?」劉備再拜道「唯恐國舅有詐,故而相試。」董承道「我懷至誠而來,何詐之有?」

    董承臉色一變,怒道「我以玄德為大漢皇叔,必有報國之心,故剖肝瀝膽以告,為何如此相疑?」劉備再拜道「唯恐國舅有詐,故而相試。」董承道「我懷至誠而來,何詐之有?」

  • 董承便取出衣帶詔,劉備覽後不勝悲憤。董承又出示義狀,劉備見董承、馬騰等人已然署名,奮然道「國舅既奉詔討賊,我不敢不效犬馬之勞。」便揮筆署名「左將軍劉備」,同討國賊

    董承便取出衣帶詔,劉備覽後不勝悲憤。董承又出示義狀,劉備見董承、馬騰等人已然署名,奮然道「國舅既奉詔討賊,我不敢不效犬馬之勞。」便揮筆署名「左將軍劉備」,同討國賊

  • 董承道「皇叔忠君重義,令人欽佩。我當再尋訪忠義之士,同討國賊,請皇叔等我後報。」劉備道「曹操耳目極多,防備甚嚴,國舅宜緩緩而行,不可輕洩此事。」

    董承道「皇叔忠君重義,令人欽佩。我當再尋訪忠義之士,同討國賊,請皇叔等我後報。」劉備道「曹操耳目極多,防備甚嚴,國舅宜緩緩而行,不可輕洩此事。」

  • 董承去後,劉備自此足不出戶,只在家中種菜灌園,以為韜晦之計。張飛問道「大哥不留心天下大事,為何卻學此等小技?」劉備道「此非三弟所知。」關羽亦道「三弟無需多問了。」

    董承去後,劉備自此足不出戶,只在家中種菜灌園,以為韜晦之計。張飛問道「大哥不留心天下大事,為何卻學此等小技?」劉備道「此非三弟所知。」關羽亦道「三弟無需多問了。」

  • 一日,關羽、張飛外出,劉備正在後院種菜澆園,許褚突然率兵入府,道「丞相有言,請劉使君過府。」劉備一驚,問道「何事相請?」許褚道「不知,只叫我來相請,請劉使君速去。」

    一日,關羽、張飛外出,劉備正在後院種菜澆園,許褚突然率兵入府,道「丞相有言,請劉使君過府。」劉備一驚,問道「何事相請?」許褚道「不知,只叫我來相請,請劉使君速去。」

  • 劉備不敢推辭,只得隨許褚前去,一路上心中忐忑不安。來到曹操府第,只見曹操迎面而來,笑道「玄德,你在家做得好大的事!」

    劉備不敢推辭,只得隨許褚前去,一路上心中忐忑不安。來到曹操府第,只見曹操迎面而來,笑道「玄德,你在家做得好大的事!」

  • 劉備心頭一驚,冷汗直流,無以對答。曹操又笑道「玄德竟日在家種菜灌園,有此閒情,實屬不易!」劉備聞言,又見曹操神態輕鬆,略放寬心,道「此不過我無事消遣而已。」

    劉備心頭一驚,冷汗直流,無以對答。曹操又笑道「玄德竟日在家種菜灌園,有此閒情,實屬不易!」劉備聞言,又見曹操神態輕鬆,略放寬心,道「此不過我無事消遣而已。」

  • 曹操道「我見枝頭梅子已熟,念及去年征討張繡,曾令軍士『望梅止渴』,今見此梅,不可不賞,故請玄德同飲。」此時風雨欲來、烏雲密佈,王必於一旁道「丞相請看,天邊似有一龍挂!」

    曹操道「我見枝頭梅子已熟,念及去年征討張繡,曾令軍士『望梅止渴』,今見此梅,不可不賞,故請玄德同飲。」此時風雨欲來、烏雲密佈,王必於一旁道「丞相請看,天邊似有一龍挂!」

  • 曹操與劉備憑欄觀之,果見天邊雲朵堆疊,遠遠望之,正有如蛟龍倒海翻江一般。曹操欣喜點頭,遂問劉備道「玄德可知龍之變化?」劉備答道「未知其詳啊!」

    曹操與劉備憑欄觀之,果見天邊雲朵堆疊,遠遠望之,正有如蛟龍倒海翻江一般。曹操欣喜點頭,遂問劉備道「玄德可知龍之變化?」劉備答道「未知其詳啊!」

  • 曹操轉身,微微一笑,遂道「龍能大能小,能升能隱;大則興雲吐霧,」

    曹操轉身,微微一笑,遂道「龍能大能小,能升能隱;大則興雲吐霧,」

  • 「小則隱介藏形;」

    「小則隱介藏形;」

  • 「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,」

    「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,」

  • 「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。方今春深,龍乘時變化,猶如人得志而縱橫四海。龍之為物,可比世間之英雄。」

    「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。方今春深,龍乘時變化,猶如人得志而縱橫四海。龍之為物,可比世間之英雄。」

  • 劉備聽了,連連點頭,曹操笑道「玄德久歷四方,必知當世之英雄。請試為我言之。」劉備道「我一介凡夫俗子,豈能識別英雄?」曹操搖頭笑道「玄德休得過謙啊!」

    劉備聽了,連連點頭,曹操笑道「玄德久歷四方,必知當世之英雄。請試為我言之。」劉備道「我一介凡夫俗子,豈能識別英雄?」曹操搖頭笑道「玄德休得過謙啊!」

  • 劉備搖頭道「我蒙天子恩庇,得仕於朝廷。要說天下英雄,我實有未知。」曹操笑道「就算不識其面,也曾聽聞其名,請試為我言之!」

    劉備搖頭道「我蒙天子恩庇,得仕於朝廷。要說天下英雄,我實有未知。」曹操笑道「就算不識其面,也曾聽聞其名,請試為我言之!」

  • 見曹操堅持,劉備不好再推辭,沉吟片刻,方道「淮南袁術,兵糧足備,可謂英雄。」曹操冷哼道「塚中枯骨而已,我早晚必擒之!」

    見曹操堅持,劉備不好再推辭,沉吟片刻,方道「淮南袁術,兵糧足備,可謂英雄。」曹操冷哼道「塚中枯骨而已,我早晚必擒之!」

  • 劉備又道「河北袁紹,四世三公,門多故吏。又虎踞四州之地,部下能事者極多,可謂英雄。」曹操微笑道「袁紹色厲膽薄,好謀無斷;幹大事而惜身,見小利而忘命,非英雄也。」

    劉備又道「河北袁紹,四世三公,門多故吏。又虎踞四州之地,部下能事者極多,可謂英雄。」曹操微笑道「袁紹色厲膽薄,好謀無斷;幹大事而惜身,見小利而忘命,非英雄也。」

  • 劉備沉吟道「有一人名稱八駿,威鎮荊州,劉表劉景升可是英雄?」曹操搖頭道「劉表虛名無實,非英雄也。」

    劉備沉吟道「有一人名稱八駿,威鎮荊州,劉表劉景升可是英雄?」曹操搖頭道「劉表虛名無實,非英雄也。」

  • 劉備再道「又有一人血氣方剛,江東領袖,孫策乃英雄也。」曹操沉吟後,笑道「孫伯符不過藉父之名,亦非英雄也。」

    劉備再道「又有一人血氣方剛,江東領袖,孫策乃英雄也。」曹操沉吟後,笑道「孫伯符不過藉父之名,亦非英雄也。」

  • 劉備道「益州劉璋,可為英雄嗎?」曹操笑道「劉季玉不過一守門之犬,何足為英雄。」劉備又道「那張繡、張魯、韓遂等輩如何?」曹操拍手大笑道「此等碌碌小人,何足挂齒啊?」

    劉備道「益州劉璋,可為英雄嗎?」曹操笑道「劉季玉不過一守門之犬,何足為英雄。」劉備又道「那張繡、張魯、韓遂等輩如何?」曹操拍手大笑道「此等碌碌小人,何足挂齒啊?」

  • 劉備沉默片刻,緩緩搖頭道「除此之外,我實在不知了。」曹操道「夫英雄者,當胸懷大志,腹有良謀;有包藏宇宙之機,吞吐天地之志也!」

    劉備沉默片刻,緩緩搖頭道「除此之外,我實在不知了。」曹操道「夫英雄者,當胸懷大志,腹有良謀;有包藏宇宙之機,吞吐天地之志也!」

  • 劉備問道「誰可當之?」曹操一笑,先以手指劉備,再指自己道「今天下英雄,唯使君與操而已!」

    劉備問道「誰可當之?」曹操一笑,先以手指劉備,再指自己道「今天下英雄,唯使君與操而已!」

  • 劉備大驚,筷子竟不覺落於地下。正巧雷聲大作,劉備遂從容道「一震之威,乃至於此!」曹操笑道「大丈夫也怕打雷嗎?」劉備笑道「聖人云『迅雷風烈必變』,安得不畏?」

    劉備大驚,筷子竟不覺落於地下。正巧雷聲大作,劉備遂從容道「一震之威,乃至於此!」曹操笑道「大丈夫也怕打雷嗎?」劉備笑道「聖人云『迅雷風烈必變』,安得不畏?」

  • 這時,關羽、張飛闖入相府,府中之人攔阻不住。關羽道「聽聞丞相和兄長飲酒,特來舞劍,以助一笑。」曹操笑道「此非鴻門宴,何需項莊?」劉備亦笑,旋即告辭,曹操親送出府

    這時,關羽、張飛闖入相府,府中之人攔阻不住。關羽道「聽聞丞相和兄長飲酒,特來舞劍,以助一笑。」曹操笑道「此非鴻門宴,何需項莊?」劉備亦笑,旋即告辭,曹操親送出府

  • 回府後,劉備向關、張提及落筷之事,二人不解,劉備道「我所以種菜,欲令曹操以為我胸無大志;不料他竟指我為英雄,故而失驚落筷,唯恐他生疑,故以懼雷掩飾。」二人道「兄長高見!」

    回府後,劉備向關、張提及落筷之事,二人不解,劉備道「我所以種菜,欲令曹操以為我胸無大志;不料他竟指我為英雄,故而失驚落筷,唯恐他生疑,故以懼雷掩飾。」二人道「兄長高見!」

  • 數日後,劉備隨曹操上朝入見天子,正要退朝之時,滿寵來報道「丞相,袁紹遣使上表於天子,言道已然攻取幽州,公孫瓚自盡身亡。」劉備大驚,急道「願聞其詳。」

    數日後,劉備隨曹操上朝入見天子,正要退朝之時,滿寵來報道「丞相,袁紹遣使上表於天子,言道已然攻取幽州,公孫瓚自盡身亡。」劉備大驚,急道「願聞其詳。」

  • 原來,公孫瓚自界橋之戰後,久為袁紹所攻,情況日漸不利。但凡前線為袁軍攻打而告急求救,公孫瓚皆道「我若發兵去救,之後眾將一遇敵人來犯,只會要我救援,不肯死戰。」

    原來,公孫瓚自界橋之戰後,久為袁紹所攻,情況日漸不利。但凡前線為袁軍攻打而告急求救,公孫瓚皆道「我若發兵去救,之後眾將一遇敵人來犯,只會要我救援,不肯死戰。」

first page上一頁下一頁last pag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其他選項

相片最新留言

此相簿內的相片目前沒有留言

相簿文字標籤

相簿列表資訊

最新上傳:
2024/10/04
全站分類:
收藏嗜好
本日人氣:
0
累積人氣:
423